人物
时段
朝代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別集類
 垄如生前仪卫(风俗通曰方相氏葬日入圹驱罔象/罔象好食死人肝脑人臣不能备方)
 (相乃立其象于墓侧又罔象畏虎与柏故顶上栽柏/路前立虎也卢思道西征记曰新城西有汉旌阳太)
 (守 赵起
墓有石柱东南有亭因名柱为表汉霍去病/墓像祁连山立石人马然则墓前之立石人柱羊虎)
 (之类皆起于汉也稀 (第 6a 页)
  题为飞报杀贼大胜事。康熙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据臣标后营游击刘国兴报称:『卑职奉令带领官兵,分防竿头寨,该汛与东石贼巢紧连,最为冲险,是以先为禀报事。奉本将军牌,仰卑职立即多派历练哨兵,昼夜勤加瞭探,仍督率马步官兵不时游巡,护卫田禾,毋使逆贼侵入盗割扰害地方,并防奸民透越接济。本将军身在行间,谆谆告诫,该将身任地方,务宜计出万全等因遵奉在案。今于六月十八日夜二更时分,据探兵报称:东石伪前虎卫拨伪中协杨忠、伪副将杨德,带贼众七百馀,由船欲来深沪。又据探兵报称:伪中提督水师镇在日湖拨贼众六百馀,由船欲来深沪会合各等情前来。卑职一面整搠官兵,随会商靖藩下章京邹士道、浙江督标守备刘泽深等,各酌拨该标马步官兵前去哨探。准守备刘泽深拨左营千总常飏、中营把总牛义、魏衷、外委红旗把总王豹、 赵起
祥、刘天凤、常高带马步兵一百三十名;又准章京邹士道拨章京李进忠同便委 …… (第 55 页)
路;又拨浙江督标千总孙尚义、常飏、把总牛义、魏衷、署把总唐魁、外委千总喻承敬、红旗把总刘天凤、王豹、 赵起
祥、王锡、常高、刘鸣凤等、晋江营把总达养栋共带兵三百名,分为右路;职统本营千总马虎、把总任可玖、右营 (第 56 页)
等,各酌拨该标马步官兵前去哨探。随准守备刘泽深拨左营千总常飏、中营把总牛义、魏衷、外委红旗把总王豹、 赵起
祥、刘天凤、左营外委红旗把总常高,带马兵三十名、步兵一百名;又准章京邹士道拨李章京同便委章京洪柱、吴 (第 114 页)
子东秀,东永今修撰。女适金炳铉。种徽子东稷大司谏,东冕今校理。女适宋永载。时徽取薰徽子东燮子之。女适 赵起
存。薰徽子东奎,东燮,东协。女适韩公履。升徽 (第 457H 页)
不已。则以高明之聪明。不待问人而自得之。如是而或有一二未尽了然者。则正好与人商量。退溪集中答李叔献, 赵起
伯问目末端。皆以此为戒。葛庵先生答横溪二郑问目。亦有此说。而鄙生亦尝于密翁门下以问目之不紧。被警责之 (第 381H 页)
经不合。朱子曰此等处今世见行之礼。不害其为厚。而又无嫌于僭。且当从之。朱子初年以不馈为是。故老先生答 赵起
伯书云朱子云云。所谓几筵不撤者。尚有朔望奠故也。不复馈食于下室则祔后似不复上食矣。家礼之成。在朱子丧 (第 292H 页)
依。造主安神为急。其礼恐当与葬而反虞同例也。主埋于墓所而无庙久矣。立主于墓所之外。无佗道理。与退溪答 赵起
伯者不同。彼则主烧于庙故耳。以速反而虞之义推之。今不必诹日迟久。礼云凡丁己等柔日。皆可祭也。宜遵吉事 (第 470H 页)
 心无出入。

盛论亦不可谓无此理。但见前辈所言。皆不如此。故不敢辄从。今虽多言。恐无可合之理。玆引诸老先生说。复此烦溷。盖不敢自信而信师说者也。
 语类曰。心大无外。固无出入。
 退陶答 赵起
伯心有出入之问曰。谢上蔡曰。心无出入远近精粗之间。今有物。有形体者则立其形体。自有内外。心则一人之心 (第 235L 页)
仍服素服。俟主成设祭而后还本服。如何。退陶先生题主墓所之论。即答金潜斋问。而沙溪所引退陶说。即先生答 赵起
伯之问。此为晚年定论。盖祠庙与室屋虽俱燬。而题主为位。当于祠庙安神处耳。慰安仿虞祭。则当用殷奠备三献 (第 14H 页)
。未详韩安道为何人。 按韩。韦之误。唐武后时有韦安道者。遇后土夫人之神为妻者。人拟诸张昌宗辈云。
赵起
伯问目。七日戒(止)并祭日为三。 按仪礼祭义疏。七日戒者。谓散齐也。三日齐者。谓致齐也。特牲馈食曰。 (第 91H 页)
解续卒哭祔练祥禫记。○朱子答陆子寿书。据礼至虞而后。有几筵。但卒哭后不复馈食于下室云云。○退溪先生答 赵起
伯书亦有所论。)朱夫子似亦不行(朱子丁祝夫人忧常居寒泉精舍。朔望来奠几筵云云。)然而从俗从厚。固在此 (第 386H 页)
。重峰赵先生宪奇爱之。授之以学曰。汝非但有至性。汝是名贤之后裔。汝益勉之。声远诚心服事。及壬辰倭乱。 赵先生起
义旅讨贼。声远投袂从之。其父母年老在堂。家属为是止之。声远不听曰。生三事一而所在致死。人之道也。况君 …… (第 161H 页)
人也。盖心悦而诚服。故自不觉其言之如是也。自是翁于持身处家。一以先生为法。人虽笑骂而不顾也。及壬辰。 先生起
兵讨倭。日与先生之子完基。左右扶卫。及赴锦山也。翁以先生命出使。及还则先生已殉义于锦山矣。翁丧之若父 …… (第 171L 页)
曰吴益升也。余惧其事迹遂泯而无传也。书此以贻吴君之子翰国兄弟云。
 牛溪先生。使眼前奴持书问赵先生。 先生起
问牛溪先生安否。仍赐之坐而与之语。又与对案而食。其奴固辞不得。此事亦翁之所传也。
  (第 172L 页)
   答孙昌叔(兴祖)
   与龟岩斋居诸君
   答李德甫(德载)
   与金守芳命宽(辛酉)
   
答赵起予
   答族孙圣观(镇华)问目
   答族孙汝云(龙洛○乙亥)
   寄侄儿弼教,弼华。(庚
  凡此条答。既无实见。又无博考之證。直以一时浅虑。杜撰为说。诚为僭率。且于礼学。尤所昧昧。必有乖错妄缪之失。汰哉之诮。岂可逃乎。幸乞独览而裁节焉。切勿烦人眼目。以为嗤笑之资也。千万千万。鄙陋于此。又有所怀而不敢隐。未知高明不以为罪耶。窃观古人往复论难之语。大抵博考参验。烂熳思量。而犹有所未通。然后就朋友而讲论焉。故有愤悱启悟之益。而无閒漫口耳之疵。今此辱询诸条。固皆所当讲而辨之者。然前后儒贤所论不止一二。而高明亦既涉猎而知其取舍矣。就此玩索。积久不已。则以高明之聪明。不待问人而自得之。如是而或有一二未尽了然者。则政好与人商量。退溪集中答李叔献, 赵起
伯问目末端。皆以此为戒。葛庵先生答横溪二郑问目。亦有此说。而鄙生亦尝于密翁门下。以问目之不紧。被警责 (第 396L 页)
 尚晖等幼而失怙。葬未备礼。今因母葬。将迁父合葬。而因以追造神主。或云新葬位神主。则固当题于墓所。而迁厝位神主。题于墓所为未安云。此说如何。
来示迁厝位神主。题于墓所为未安云者。似据退溪先生答 赵起
伯说。然彼以葬时既立主。返魂而祔于庙。则一朝神主火烧。自可题主于平日安神之所也。哀家则异于是。当初权 (第 248L 页)
 
答金士纯书。累奉贻书(止)不可晓也。
凡意义如此书者。见收者既多。删节者亦多。此条初既删节。后更添入。必有意义也。未知如何。
答。依教删去。
 元集答琴闻远书示谕运瓦事
义理自好而未见收入。必有意义。未知如何。
答。谨添入。
 十卷答 赵起
伯问目。未葬前朝夕云云。
上文既题曰 (第 257L 页)
赵起
伯问目。则于此似不必叠书一题。如何。 (第 257L 页)
   答权章仲(丁卯)
   答权章仲别纸(己巳)
   答郑直哉(以清○甲辰)
   答郑直哉
   答李平叔
   答 赵起

   答 赵起
伯问目
   答 赵起
伯问目
   答韩德固(绾○丙辰)
   答韩德固
   答金景仁,李宏仲。(丙寅)
   答金景仁 ……   주-D001 赵起
(居京。从先生学。与艮斋诸贤。留陇云精舍。质心,近等书。后荐 除王子师傅。历典州牧。 ……   주-D001 赵起
伯问目

  答 赵起
伯大学问目
  
退溪先生文集卷之三十八
 书
  
赵起
(振○丁卯)
远来既误。不还重误。寓处有故。迁移不稳。闻甚未安。况徒步来往。愈远愈难。何可强为。为学。只在用功密切。读书精熟。玩味之深。积久之馀。自当渐见门户正当。端绪分明。不然。无愤悱之实。而径欲取益于人。恐徒劳而未有补也。

赵起
伯问目(戊辰)
祭四代。古礼。亦非尽然。礼记大传。大夫有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说者谓祫本诸侯 …… (第 354H 页)
彼之微贱。焉能浼我哉。公能于平日。克去欲上人之心。而见得道理平实纯熟。则此等处。自当洒然无疑矣。
赵起
伯问目
 未葬前。朝夕奠。何以为之。
今俗。殡前设几筵。朝夕奠及上食。皆行于此矣。仪礼。有馈食下室之 …… (第 355L 页)
 吊丧时。欲以白带为之。何如。
古人至以首腰绖往吊。今人杂服以吊。俗之弊也。素冠虽不可为。白衣白带。甚可也。
 祔祭时。亡人小宗者。则先祖之灵。已入于大宗之庙。何以为之。
就大宗庙行之。家礼已言之。
赵起
伯大学问目
  (第 356L 页)
于人耳。若与人争论是非。好作主张之语。以陵驾他人。非所急也。前日伯夷等议论。颇有此病。故敢告耳。
赵起

承示从马之来。明日欲行。忽觉怃然。君来固为非时。故屡告以鄙恳。而君终留不去。既留则当与之讲论。令 (第 181L 页)
少有补益。而两病相值。又迫于 召命之荐沓。空过数朔。而今将归矣。何愧如之。
赵起
伯问目
 忌祭及三年内。两位同祭。此礼如何。
据家礼。忌祭只设当忌一位。三年内。亦无并设 …… (第 181L 页)
 众子之家。题神于纸。行祭后焚之。于礼何如。

纸榜行祭。祭后焚之。先正亦许行之。
赵起
伯问目
 三纲八目之工夫工效。反覆言之。即以此文附者。何欤。
八目中修身为大。故特拈出言之。
 何不 (第 182L 页)
  附义士金声远传(尤庵宋时烈)
金声远字景久。庆州人。故己卯名贤净之三世孙。净世所称冲庵先生者也。先生在己卯。年最少。文章德行。冠冕一时。时年三十五。为刑曹判书。为南衮,沈贞等所搆杀。济州,怀德,清州,报恩。皆立祠祀之。而皆有 恩额。声远少有笃行。重峰赵先生宪奇爱之。授之以学曰。汝非但有至诚。汝是大贤之后裔。汝益勉之。声远诚心服事。及壬辰倭乱。 赵先生起
义旅讨贼。声远投袂从之。其父母年老在堂。家属为是止之。声远不听曰。生三事一而所在致死。人之道也。况  (第 285H 页)